海德体育中国品牌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Classification

新闻动态

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万和村_于解店

发布时间:2024-04-08 16:34:04 丨 浏览次数:657

  万和村位于解店镇政府以北5公里处,紧傍万苍公路。东至太贾坡,西邻沟北,南毗太贾,北与上井接壤。全村240户,1070口人,耕种着3000亩土地,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葱。属解店镇政府管辖。

  该村历史悠久,建村时间可以上溯到东汉时期。据该村退休干部陈来盛介绍,他们村曾有“唐塔汉冢”之说。唐塔是指站在他们村可以望见里望乡南阳村的圣寿塔;汉冢是说该村有7个大冢,那是古代将相王侯家族和在社会上负有相当声望人的坟丘,以前多次被盗墓贼洗劫,后来年深月久被夷为平地,还有人在那儿发现并刨出过古砖,上面还有古人的手印。现在,村里还流传着冢子塬、南冢、单冢、坡顶冢等地名。原来村北还有一个很大堡子,曾是村民避难场所,只是现在被洪水冲成深沟。“公主坟”是金元时代的公主墓葬,据说是文物部门曾进行了探测,可惜他们迟了一步,早已被盗墓黑手扫掠一空。

  2010年,该村对文物进行过一次调查,村内原来竟有庙宇、祠堂13处之多。除关帝庙、戏台、文昌庙、三官庙、娘娘庙、慈恩寺、药王庙、笔塔(俗称生活)等外,还有黄家前后祠堂,可惜这些精美古朴建筑,皆毁于兵燹和历史烟云中。现在只留下一座戏台、一座观音庙。该庙阔三间,砖木结构,创建年代不详,只有清嘉庆十七年、光绪六年重修字样。2010年,在村民赞助和支持下,村委会又进行了一次翻新。

  万和村名原为“北黄”,在其四周各有一个以方位和“黄”姓的命名的村庄,俗称“四黄”。

  相传,明代某年某月某日,有位县长走马上任,途经该村,天色向晚,就借宿该村。入夜,村民听说来了位县长,怀着好奇心情前来探望,县长礼貌地招呼大家坐定,问起乡俗乡情和村名,一位村民答道:我们村叫“不和”。县长听后大惑不解,顺口问道:“你说的这两个字咋写?”一位断文识字的长者答道:“他刚才说的是本地方言。我们这儿把“北”念“不”;把“黄”念“和”,连起来就叫“不和”。县长点头笑道:“原来如此。我觉得这个名字念起来不顺畅,容易使人产生误会,我看不如改为‘万和’,寓意万事通达,吉祥如意。”大家异口同声说道:“好”。从此“万和”之名沿用至今。

  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后期,自然灾害严重,万泉一带尤以旱灾惨重,加之灾后瘟疫盛行,死人无数。东黄和西黄两个村子就在这种种自然灾害中消失了。而“南黄”改为“南和”。1951年 5月,万泉县党政机关从原地搬迁到解店办公,把“南和”与解店村合并后改称新城村,原万泉县城内改称古城村,今称万泉村。

  该村历史上没出过什么名人,只是新中国成立后出了一位省级领导,其名黄炎智,1930年出生于一位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黄纾卿,教师出身,曾任过万荣县副县长。炎智1948年参加革命,任过教师、小学校长。1952年加入组织,后调入行政部门,在运城行署、山西省委、华北区、中宣传任职。1968年调入天津市委,先后任市委办公厅主任,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市委常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1998年从领导岗位退下后,任市关心下一代工委会主席。

  改革开放以后,该村的生产和村民生活、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该村的敬老院办的有声有色,闻名遐迩。

  据说,万和村的敬老院先后成立了老年秧歌队、歌咏队,设置了宽银幕放映机和三块黑板报,定时放映和出版。县委县政府和镇上多次对他们进行了表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2-2023 海德体育公司 版权所有
电 话:400-123-4657    手 机:13800000000   传 真:+86-123-4567    E-mail: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XML地图| txt地图| html地图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免费咨询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