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体育中国品牌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Classification

新闻动态

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以成熟谷穗的姿态回报土地——张期鹏、亓凤珍《张炜评传》读后

发布时间:2024-04-11 16:07:01 丨 浏览次数:715

  拿到张期鹏、亓凤珍合著的《张炜评传》一书有些日子了。虽置于案头列入“必读”计划,但因杂事诸多以及阅读的碎片化,一直未能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及至获悉该书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临近之际,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为入选的二十种文学类书籍之一,我才意识到我的怠慢与失礼。于是,4月16日一大早,我沐手洗心,庄重地翻开这本多达四十七万余字的“大书”,因为我觉得,对于作者和张炜先生三人均签名钤印相赠的这样一本有份量的专著,我必须要有一种虔诚的仪式感!

  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读,虽然眼睛时感疲累,但心情却十分愉悦,因为该书的每一章每一节,在其结尾处大都有一些承上启下的漂亮句子,它们攫住你的心,让你无法停下来;或者即使勉强停下来,却仍在心心念念地想着下一节或下一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样连贯接续地读下来,屈指一算,也就用了几天的时间。

  掩卷沉思,大约是阅读惯性所致,那些阅读期间的勾勾画画,那些书中的精彩片断、精彩语句,恍惚间竟有一种跃出书本在我眼前起舞的感觉。由此,我意识到,我必须写点什么了,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它们和它们的主人。

  作为当代作家,张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已成为“山东骄傲”。这一点,对于同样读过大学中文系的我来说,是很早就知晓的。可踏上工作岗位后,天天以新闻采编为业,身心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虽眼前时常飘过一些张炜所发表文学作品的标题字样,耳闻一些他某某大作又获某某大奖的消息,我却无暇找来细细拜读。所以对于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的身世和经历,我是鲜少知道的。读过《张炜评传》,张炜的家境、身世、经历、工作、交游、著述、讲学,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张期鹏、亓凤珍都娓娓道来,让我读了个明明白白。

  张炜出生于1956年,因家庭等多种原因,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遭遇颇多坎坷。1978年考入烟台师专读中文系之前,更是有一段为糊口和文学追求在山东半岛山地间平原上游走的时光。他虽然只比我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中学门直入大学门的“时代骄子”大那么五六岁,可就是在这五六年的光阴里,他经历了我们这些人一生中从未有过的煎熬和磨难。“际遇不幸文学幸”,事实上,正是这些煎熬和磨难,让张炜他们这代人潜质上比我们后来者丰富许多。张炜也正是从大学时期起步,靠着他自己那些看似不幸的“煎熬和遭遇”,从他心灵底片上的“芦青河”发轫,成就了自己的文学写作,从而走上中国文坛,为世人所注目。

  文学是人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张炜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不幸的,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却极为热情地“在痛苦的深渊中讴歌欢乐”,让读者酸中感甜、甜中品酸;张炜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历程是令人羡慕的,然他身处闹市又总是喜欢“躲进小屋成一统”,认真写他对故乡故土、社会万象的思索。将文学的根脉深扎进故土,他思想的雷达不停地逡巡着天空、大地和世事万物,关注着广袤大地上的世态冷暖,试图以文学的方式揭示宇宙和人类最美最本质的东西。

  跟随张期鹏、亓凤珍的叙述笔触,我们不难发现,性格偏于内向、不惮于寂寞的张炜,是执着一念地有着自己的文学追求、文学理想和文学坚守的,他不屑于人云亦云的喧嚣和热闹,喜欢以冷静的姿态“耐住心性”用文学语言“说话”,靠自己的作品“站立”。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他童年、少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所接触的人和物的影子,或者是将现实生活中此人的相貌特征安到了小说中彼人的身上,或者是将现实生活中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换成了他创造的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总之,植根于故乡的人和事物中,科班出身的张炜很懂得“只有艺术地嫁接,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才会更鲜活更丰满”的道理,他所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布兵列阵”于中国当代文学长廊中,个个有血有肉,让读者久久难忘。张炜不屑于自夸,更不屑于炫耀,他奉献给社会的不是豪言大语,而是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接续起来,已经有两千多万字。正如所说:“在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他对文学却始终葆有一颗赤诚之心、虔敬之心,孜孜不倦地大量读书,潜心有难度的写作,有时不惜将自己逼入困境,在创作之路上不停地攀登和超越。在长篇小说领域,张炜成绩斐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古船》,到九十年代的《九月寓言》,再到新世纪以来的《外省书》《刺猬歌》等,他不断地给中国文坛制造惊奇。”

  超乎寻常的沉静与定力,十分自觉地接近故乡(包括地理的与心灵的)、接近土地,让张炜的作品具有了浓厚的“地气”和“人气”。自胶东故乡走出,从山东到全国,从全国到世界,随着经历和阅历的不断丰富,张炜文学创作的触角越来越长、越来越繁茂,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童话、文论各种体裁均有涉猎、均有成就。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毋需罗列一部部作品的名字(如果罗列,那一定是一串炫目的文字长阵),仅就两千多万字这一宏大的创作数量,就已让我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无疑,从胶东故乡的森林、海边、丘陵、山川起步,如今的张炜,已经悄然登上他在心中默默打造的“文学高原”。

  《张炜评传》一书,是张期鹏、亓凤珍应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静、张娟之约而动笔撰写的。编辑之所以邀约张期鹏、亓凤珍来撰写她们策划的这本书,盖因他们俩既是张炜著作资料的收藏者,又是张炜著作的研究者,还是在多个领域都有研究成果的文化学者。在此之前,他们已合著出版有《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一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多有实地察访,再加上他们与张炜是交往颇多、友谊颇深的朋友,所以由他来撰写这本书,是再合适不过的。

  《张炜评传》全书共十章三十四节,较为系统地追溯了张炜的文学根脉、创作背景以及思想演变轨迹,评析了张炜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情怀,真实反映了张炜从海边丛林起步,一步步走向精神高原的艰难过程,呈现出一位杰出作家及其文学世界的壮美景致。

  全书的每一章每一节,虽然都有张炜“传”的内容,但它并不像一般人物传记那样,讲究系统地叙述人物故事,而是把写作重点放在了“评”上,这就使得该书的写作有了一定的难度。文学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弛骋想象,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全由作者心出,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往往代表着“这一类”。可是“评传”就不同了,它只能是具体形象且不能走样的张炜“这一个”。因此,他们二人只能在“实实在在”上下功夫!好在张期鹏在文化圈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也有着广泛的社会交往;亓凤珍则是大学教授,具备沉静中潜心钻研的素质。两人密切协作,这么一来,在别人看来的艰难之事,在他们手里也就“相对顺手”了。

  即便如此,工作量也是相当巨大的。虽然之前有六十多万字的《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做基础,不用再像张炜那样在投入创作之前要手写笔录地积存大量资料卡片,但复制、粘贴和综合整理等事宜,还是必须亲自动手认真去做的。这就要求他们一要详细了解张炜的身世、经历,尽可能地通读张炜的作品,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二要阅读和占有评论家对张炜及其作品的大量评论资料。好在这两项工作在动手写此书之前二人就已掌握了不少,他们阅读张炜作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四十年间从未间断。凭着对张炜和张炜作品的熟悉,他们能够对张炜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中肯评价,引导读者透彻准确地阅读和理解。

  细阅该书的每一章每一节,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在对张炜的人生经历加以叙述、对张炜的某部作品内容予以概括之后,都有评传者的 “总结”“评价”,它们大都能抓住重点切中肯綮,给读者以茅塞顿开之感。一些暂时拿不准的地方,评传者就以与读者商榷的语气道来,绝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硬性说教。如此一来,这本书便既有了趣味性(人物经历故事),同时又有了资料性(广泛引用)和权威性(中肯评价)。要知道,书中的每一处引用都是打了引号的,且每页下方均有注脚,注明该引语出自某部书的哪一页或某篇文章的哪一节。考证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而那“结论”,肯定是他们反复揣摩、斟酌之后才得出的。这就使得这部“大书”不仅有了厚度,而且有了宽度和深度,从而较为准确地指出了张炜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揭示了张炜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影响。至于在这背后,评传者究竟与张炜交谈了多少次,访问过多少个“宋遂良”“赵鹤翔”“王万顺”“赵月斌”,阅读过多少有关资料(仅书页注脚标明就有近200种),那就只能去问作者本人了。

  行文至此,与张炜和张期鹏、亓凤珍一样,同为来自乡村的笔者,脑海中忽然冒出一种普通的农作物形象,那就是我国北方差不多人人熟知的谷子。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期鹏、亓凤珍之所以能长期与张炜交友,性格上自然有其相似之处。张炜一向把作品看得比地位、名声、荣誉重要,他认为“只有在民间,大地之上,才会看到人的坚韧执着和真实自然;也只有面向民间、大地的知识分子,才会拥有真正的纯粹和质朴”。为此,他的所有文学作品的根须始终深扎民间、深扎土地,笃定追求,只管拔节,不问其他。而一旦某部作品问世之后产生反响,张炜又是异常地冷静,他讨厌那种事情仅做了一点点就把“芝麻”说成“西瓜”的好大喜功者,立志做一个脚踏实地的“阅读者”和“践约者”。而张期鹏、亓凤珍同样有着与张炜相似的为人处事格调,喜欢“做个真正的读书人”(这也是张期鹏一本随笔集的名字)。他们只知道广泛地涉猎、广泛地获得知识,而后再去默默地做一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工作,诸如《吴伯箫书影录》《王毓铨书影录》《吕剑书影录》等“现代莱芜三贤书影录”,《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19552019)》《李心田年谱》等各种著述,还有刚刚出版不久的这本《张炜评传》,他们事前很少对外吹风,都是在付出辛劳、著作问世以后,才通过有关途径向世人公布。他们共同认为,既然我们来自土地,且时时处处吸取土壤里的养分赖以成长,那我们就一定要学会感恩土地,做一个“有良心,致良知”的人。

  “成熟的谷穗总是低着头的”。由此,对每次成功之后均迅即进入“再出发”境界的张炜和张期鹏、亓凤珍,我由衷地默默送上我一介文学边缘人的迟到祝福。祝贺《张炜评传》出版并大获成功!祝福他们昂首阔步走得更远!

  搁笔之时,我仿佛看到,世间的花草树木,乃至张炜所喜欢并描写过的各种动物,正在同喜欢张炜和钦佩张期鹏、亓凤珍的人们一起,为他们的执着和谦逊隆重、热烈地鼓掌!

Copyright © 2002-2023 海德体育公司 版权所有
电 话:400-123-4657    手 机:13800000000   传 真:+86-123-4567    E-mail: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XML地图| txt地图| html地图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免费咨询 投诉建议